整天听到公益生态,你真知道什么叫公益生态系统吗?

时间:2021-04-21 来源: 点击数:6943

德国基金会协会如何建设好的行业生态?


德国基金会行业历史悠久,最早的基金会成立于1000年前,其中有些拥有900多年历史的基金会至今仍在运作。虽然德国社会整体的公益参与度和捐赠率都很高,但仍有巨大的公众参与和捐赠潜力有待释放。然而,在税收优惠政策上的限制以及繁琐的行政程序,成为了鼓励和加强私人捐赠的一大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于1948年的德国基金会协会(Association of German Foundations,现有4450家会员机构),在跨部门机构“公益法联盟”(Alliance for Public Benefit Law)支持下,致力于改善基金会发展的公益生态环境,包括推动修订税收政策、简化建立和运行基金会的复杂程序、并鼓励公益部门更加透明公开。


自2000年起,为推动基金会法(foundation law)、基金会税法(foundation tax law)及公益法(public benefit law)改革,德国基金会协会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项行动:


1. 与政府进行初步对话在2000年前,通过持续对话增进政府对公益行业的热情和兴趣,促使政府在1997年成立由德国各州代表和政府官员组成的委员会,讨论并起草新的现代化法制规章,并一直持续到2002年。


2. 联合公益部门集体发声:借由公益法联盟,集合了10家支持性组织和公益组织的力量,由其中3家机构的发言人和德国基金会协会的法律团队共同管理。“公益和捐赠法”修法改革小组也邀请科学家和特定领域专家加入。


3. 提出修法建议:分了三个阶段(1998/2000,2007,2013)提出,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和减轻行政流程负担,例如在预算分配方面给予更高的灵活性。


4. 制定积极沟通策略,引起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用讲故事的形式,更高效地将法规政策改革的重要性向政府、媒体和公众展示出来。


5. 继续参与制订其他法律。2019年,德国基金会协会和公益法联盟参与起草一部新法,其中包括为基金会制订“经营判断规则(Business Judgement Rule)”,使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过去二十年间,在协会和联盟的共同努力下,德国基金会行业发生了以下显著变化:


其中,修订后的税收政策,给予私人捐赠更有力而简化的激励措施,比如对公益事业捐款普遍减税20%;而对新的捐赠实行更高的税收优惠门槛,从每人每10年30.7万欧元提高到100万欧元,促使了新成立基金会资产的显著增长;同时,小型基金会的初始捐赠基金仅有2.5万欧元,大大降低了成立基金会的门槛。


*图片来自德国基金会协会


当然,在推进法规政策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挑战。例如单靠完善立法还远不足以促进行业发展,德国基金会协会也需要为越来越多新成立的小型基金会,提供更多专业技能和战略管理层面的支持。


本期案例解析


01

什么是公益好生态?


根据WINGS[1]的研究,一个强大的公益支持生态系统(Philanthropy Support Ecosystem),能够帮助行业加强专业性、提高捐赠金额、并树立行业标准,从而帮助公益行业中的组织和个人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从德国基金会协会的案例可以看出,法规政策环境的改善,有效带动了基金会行业资产的显著增长、以及新基金会数量的大幅增加。但实际上,良性的政策环境仅仅是建构好生态的其中一环,公益支持生态系统离不开政策、资金、知识、工具和数据、以及普惠基础设施这四大基石:


各国的公益组织在推动建构好生态时选择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常见的比如倡导捐赠、立法改革、提供数据解决方法、赋能新基金会专业发展、改善税收优惠政策等。


但放眼全球,除了我们常取经的美国、西欧等国家,这四大基石都能坚强稳固的国家着实屈指可数。基石中的各个要素仅仅存在是不够的,如果彼此之间没有发挥作用并且良好运转,就仍然难以发挥强大的支持作用,成为公益发展的助力。


一般意义而言,一个良好运转的公益生态都会具备以下十大共通特点

  1. 由生态中的公众个体创造、理解、尊重和支持,并能充分链接彼此;

  2. 能够被生态中的公益组织理解、尊重并支持,并能充分链接不同的组织;

  3. 任何公益组织都有机会获得所需工具,来进行项目的设计、执行、监测和评估;

  4. 通过公众筹款和接受定向捐赠,公益组织可以实现发展上的自给自足;

  5. 能够影响政策

  6. 被政府和企业视为立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和伙伴;

  7. 行业自律;

  8. 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外在环境变化的能力;

  9. 透明且具有公信力;

  10. 超越政治和党派。


知易行难,看似短小的十大特点,仅仅是一条“影响政策”,德国基金会协会就持续不断努力了近二十年。像这样的幕后功臣还有很多,通常被统称为“公益支持机构(Philanthropy Support Organizations, PSOs)”或“基础设施机构(Infrastructure Organizations)”。他们在响应公益生态环境中的各个问题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下,其作用将越发关键。


02

好生态的幕后功臣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通常很少有人切身理解第三部门或公益行业在促进公共卫生、教育、气候变迁等公共议题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虽然我们必须得承认,并不是所有的公益组织都无可指摘、完美无暇,但相对其整体所做出的贡献,所受到的批评与限制却非常不成比例。即使是一个创新、透明且具有公信力的公益生态,面对攻击时也总是脆弱不堪。


所以,全球的公益行业要想克服目前日益严峻的挑战,就必须相互学习、相互联系,追求跨界共识与理解。我们相信,这正是“公益支持机构或“基础设施机构”能够大施拳脚之处:他们与具有相似目标的组织合作,从而帮助不同组织更好地实现共同目标,以塑造和巩固良好公益生态环境的四大基石(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知识、工具和数据)。


总结世界各国公益支持机构的行动经验,有以下几个尤为突出的共同点:


  1. 连结多元群体共同发声,确保政策制定者能够参与制订解决方案的过程中;


  2. 在推动改革的道路上,需掌握深入且专业的政策、法律和技术知识;


  3. 协作不仅需要时间和投资,也需要一个专门的协调中心。不论这个协调中心独立于各组织之外,还是设在一家公益支持组织内部,都应有特定的人或群体负责跟进管理整个协作过程。



03

群策群力,共同营造好生态


相较于公益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各国的公益支持机构拥有的资源往往非常有限,时常也会孤立无援。所以,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咱们才能不断增强实力、开拓创新,从而实现更大的影响力。


WINGS对全球网络伙伴曾经提出这样几条倡议,相信能为中国公益行业的小伙伴们,尤其是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的支持性组织、枢纽组织、专业平台组织等,带来很多启发:


首先,蓬勃发展的公益行业需要加大投入建设生态系统(资助型基金会看过来,钱很重要),并且通过积极倡导来营造有利的环境(酒香也怕巷子深)


其次,公益支持机构必须学习如何评估其开展行动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环境(不清楚自己在哪里,可说不过去);也可以学习如何倡导、促进合作、与政府互动,以及更好地传播其工作的价值(倡导、协作和传播,都需要学习)


重要的是,公益支持机构之间一定要加强合作,比如分享经验、数据、战略,或创建交流论坛等(基金会论坛呼唤大家!)


最后,请牢记, 我们应该作为一个行业团结起来,并与社会各部门开展合作,用我们的努力撬动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是的,我们都是一份子,独乐乐永远无法撬动变革)

总结

讨论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往往无可避免地触及到公、共和私的关系。如果按项飙教授在基金会论坛2020年会时探讨中国语境下的公、共和私而言,一个强大的“公益支持生态系统”就如同“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个体和组织都很重要,一些核心的要素(四大基石)则更加重要。通过个人、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链接,才能合力撬动共同的目标。

直观地来说,生态的建构就是改良气候与土壤,归根结底是价值观和文化的问题,这不单单是某几家资助性基金会、行业平台组织的工作,甚至不仅仅为公益行业的使命。唯有打通第一、第二和第三部门,才有可能持续增强公益支持生态系统的韧性,也才有可能让共同体中的政府、企业和高净值人士、公益组织、公众都能持续从中获益,形塑正向发展的循环。


本文主要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giuto1wr8UTSBZo23oIkPQ

上海耕夫公益基金会

Shanghai GengFu Foundation

分享到: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1136弄(200041)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599号

沪ICP备2021005938号-1